中國民政部:養老機構疫情防控總體上嚴于社會面******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電 (馬帥莎)實施“乙類乙管”措施后,作為重點機構和重點場所的養老機構如何防控疫情?在11日的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表示,養老機構的疫情防控總體上嚴于社會面,強調因時因勢動態優化調整。
據李邦華介紹,現在中國有4萬多個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220多萬人,多數是高齡、失能和有基礎病的老年人,一旦養老機構發生感染就容易形成聚集性感染,而且老年人感染后,重癥風險比較高。民政部按照“乙類乙管”階段“保健康、防重癥”的總體部署,結合養老機構的特點,堅持“關口前移”,會同衛生健康和疾控部門,著力預防和減少老年人重癥的發生。
“關口前移”的具體措施包括:指導養老機構每天做好至少兩次的健康監測和每周兩次的核酸或抗原檢測,以期能做到“早發現”;落實養老機構老年人分類分級的健康服務,對重點老年人給予重點關注和老年人重癥前期的“早識別”;發揮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和定點協議的醫療機構的作用,做到感染老年人診療的“早干預”;健全養老機構感染者的轉運機制和就醫綠色通道,優先為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安排接診和病床,做到“早轉診”。
他指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了《養老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簡稱《指南》),對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提出了具體要求???的來說,養老機構的疫情防控總體上嚴于社會面。在疫情流行期間,經屬地聯防聯控機制批準同意,可以在加強人員進出健康監測的基礎上有序開放管理。在疫情嚴重期間,由當地黨委政府或聯防聯控機制,經科學評估適時采取封閉管理。相對于其他社會機構來講,養老機構的防控要求更嚴格,目的就是保護入住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加強對重點人群、重點機構的重點保護。
他同時指出,《指南》也強調因時因勢動態優化調整,一個地區的養老機構是封閉管理還是有序開放管理,需要由當地黨委政府或聯防聯控機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統籌考慮當地疫情的流行情況、養老機構防控的情況、當地醫療資源的負荷情況以及社會運轉情況等,做到動態調整??傮w上希望養老機構能夠避免在當地社會面感染高峰的時候出現大量感染。(完)
春節假期閩臺往來增長明顯******
中新社廈門1月28日電 (汪楨)廈門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28日透露,今年春節期間(1月21日至27日),福建口岸查驗兩岸空中直航飛機30余架次、旅客4200余人次,分別同比增長200%、277%;兩岸“小三通”航線客輪12艘次,旅客719人次。
邊檢人士分析認為,春節假期閩臺往來流量增長明顯,主要在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和兩岸“小三通”客運航線的部分復航。
今年1月7日,暫停近三年的兩岸“小三通”客運航線部分復航,相繼開通廈(門)金(門)、“兩馬”兩條航線。廈門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人士稱,春節復航工作溫馨有序。
春節期間,廈門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積極回應兩岸人員交流往來需要,圍繞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全力保障支持福州、廈門兩岸“小三通”客運航線復航和兩岸空中直航,以“兩岸一家親”為元素,在執勤現場布設展板、懸掛春聯、粘貼福字、贈送紀念品等方式,營造溫馨貼心的通關氛圍。
閩臺往來流量增長明顯,是這個春節假期福建口岸出入境運行的一個突出特點。廈門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福建口岸共查驗出入境人員4.2萬余人次,較去年春節同期增長333%;出入境交通運輸工具470余艘(架)次,是去年春節同期的1.4倍。
在中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后,廈門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面對國際(地區)航班逐步恢復,可能出現瞬時高峰、單向高峰等情況,提前加強客流監測、高峰預測和等級預警,發布旅客節日通關提示,合理安排執勤備勤警力,及時調整驗證通道數量,科學精準組織通關勤務,加強現場客流引導和警力應急增援,確保福建口岸通關安全順暢。
同時,該邊檢總站高效落實服務便利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措施,確保船舶出入境、船員換班、登輪搭靠許可辦理等各類手續“隨到隨辦”,保障節日期間海港口岸高效通關。(完)